把中國云顶国际app下载打造成為“綠色低碳、多能互補、高效協同、數字智慧”的世界一流能源供應商
政策資訊
綜合資訊
當前所在的位置: 首頁 > 政策資訊 > 綜合資訊
國資報告獨家解析2021年度《財富》世界五百強上榜國企名單
發布時間:2021/8/19 瀏覽:3176次

小新說

  今日,2021年度《財富》世界500強排行榜出爐。加上中國臺灣地區企業,中國共有143家公司上榜,其中,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有49家,地方國資委監管企業有33家。《國資報告》獨家解析2021年度《財富》世界五百強上榜國企名單,小新為您分享如下——

  北京時間2021年8月2日,《財富》官方APP發布了最新的《財富》世界500強排行榜。中國大陸(含香港)上榜公司數量連續第二年居首,達到135家,比上一年增加11家。加上中國臺灣地區企業,中國共有143家公司上榜。

  《國資報告》記者初步統計發現,今年的上榜企業中,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為49家,其中一級央企為47家,另有招商銀行和華潤置地兩家獨立參評的央企二級公司上榜;地方國資委監管企業33家上榜,較上年增加一家;財政部監管企業13家上榜,另有福建財政廳出資的興業銀行上榜。

  2021年度《財富》世界500強上榜國企數量合計為96家,較上年度增加了4家。其中,中國船舶集團、濰柴動力、浙江省交通投資集團、廣州市建筑集團、廣州醫藥集團、華潤置地、云南省投資控股集團、紫金礦業集團、中國再保險(集團)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國企為首次上榜——其中,中國船舶是重組后的新身份重新登榜。

  有關專家表示,時至今日,爭創世界一流的中國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,已經能夠更加客觀理性地看待世界五百強榜單,在做大的基礎上做優做強,實現高質量的可持續發展。中國企業既要爭當“大智慧”“大視野”“大格局”的“大塊頭”,更要在改革上有“高標準”、創新上有“高水平”、發展上有“高質量”。這樣,才能在世界經濟舞臺上,走出堅實而務實的中國企業路徑、形成獨特而自主的中國企業發展模式、貢獻豐富而厚重的中國企業治理經驗。

49家央企入圍
世界一流企業建設成效明顯

  近幾年,中央企業入圍世界五百強的數量基本穩定在48家、49家上下,增長幅度有所放緩。不過,從入圍企業的各項指標來看,中央企業“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”成效明顯,發展質量明顯提升,競爭能力持續增強,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:

  一是風險應對能力提升,發展韌性更加強大。2020年,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,全球經濟受到明顯沖擊。在此背景下,以中央企業為代表的國有企業,一手抓疫情防控,一手抓經營發展,在疫情防控斗爭中沖鋒在前、勇挑重擔,充分發揮了大國重器頂梁柱和國家隊作用;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迎難而上、奮力拼搏,充分發揮了國民經濟壓艙石和主力軍作用。

  從排名看,一批央企發揮穩定,領先優勢突出。比如,國家電網、中國石油、中國石化的排名雖有微小變動,但已連續多年穩居全球五百強前五;中建集團近三年的排名分別為21位、18位、13位,百尺竿頭持續進步;中國中鐵、中國鐵建雙雙躋身前五十名,中國電建排名上升50名至107位;中遠海運由264位前進至231位,超越排名297位的馬士基;中國五礦排名65位,位居金屬行業第一。

  二是創新能力持續優化,發展動力更加強勁。近年來,中央企業緊緊抓住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,推動資金、人才、政策向重點企業、重點項目傾斜,相關企業在高端裝備、信息技術、新材料等關鍵領域和重點行業加快布局,實力持續增強。

  相關中央企業的世界五百強排名大幅躍升,在全球同行業中的排名持續前進。比如,中核集團位列第371位,排名較去年大幅上升122位;國藥集團位列第109位,較上年提升36名,利潤總額突破200億大關;航空工業前進23名至140位,超越波音、空客以及洛克希德·馬丁等同行業企業;中國電科和中國電子排名分別由去年的381位、386位提升至354位、334位;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排名前進了47名,為430位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該榜單中,中化集團和中國化工分列151位、161位。而在今年的5月,這兩家央企已經正式重組為新的中國中化。重組后,該公司在生命科學、材料科學等領域的實力進一步增強。可以預見,到了明年,中國中化在世界五百強中的排名和影響力將同步提升。

  三是國企改革不斷深化,企業活力持續釋放。《國資報告》記者注意到,今年的入圍央企中,無論是華潤集團、招商局等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,還是航天科技、中國寶武等世界一流示范企業,還是國家能源、中國船舶等聯合重組企業,均有亮眼表現。比如,航天科技排名由去年的352位前進至307位;中國寶武由111位躍升至72位。

  再比如,華潤集團今年與其旗下的華潤置地分別參評,雙雙入圍。其中,華潤集團位列69位,較上年有所上升,首次入圍的華潤置地位列470位。而招商局和招商銀行已連續三年分別參評,今年分列163位和162位,而上年的排名分別為235位和189位,較上年均有大幅躍升。

33家地方國企入圍
產業和區域分布格局進一步優化

  今年入圍的地方國資委監管企業為33家,較上年增加1家。值得注意的是,這是在多家曾入圍世界五百強的地方國企聯合重組后新增的數量。今年,廣藥集團、濰柴動力、浙江省交通投資集團、廣州市建筑集團、云南省投資控股集團、紫金礦業集團等6家地方國企是首次上榜。

  隨著廣藥集團的上榜,國企中入圍世界五百強的醫藥企業已增至3家,分別為國藥集團、上海醫藥集團和廣藥集團。其中,廣藥集團是中國最大的中成藥生產基地,也是首家以中醫藥為主業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。

  山西的晉能控股集團,位列第138位,排名大幅躍升325位,是進步最快的上榜地方國有企業,該企業由原同煤集團、晉煤集團、晉能集團和潞安集團等公司重組而成。2020年10月,山西陽煤集團正式更名為華陽新材料科技集團有限公司,按照規劃,該企業肩負著山西省推動制造業結構性反轉、加速新舊動能轉換、實現工業轉型升級的歷史重任。在今年的榜單中,華陽新材料排名481位,較去年上升18名。

  山東能源集團上升225名,位列第70位。該企業由山東能源集團與兗礦集團聯合重組而成。

  此外,地方國企中的江西銅業集團、廈門國貿控股集團、廈門象嶼集團排名上升均超過百位。

  從行業分布來看,受聯合重組等影響,地方國企中的能源企業占比持續下降,以濰柴動力、華陽新材料、云南投資等為代表的新面孔正在不斷增加;從地域分布來看,東部沿海省市仍然是五百強大戶,陜西、山西、甘肅的入圍企業也以能源化工為主,不過,隨著云南投資、廣西投資等企業的入圍,西部地區轉型發展的潛力正不斷釋放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入圍的地方國企,絕大多數是省國資委、直轄市國資委和廈門、深圳、廣州等副省級市的國資委監管企業,紫金礦業堪稱其中的“另類”。《國資報告》了解到,紫金礦業第一大股東為福建省上杭縣國資局,國有股份占比為23.11%。不過,作為一家上市企業,紫金礦業市場化程度極高,很多人很難注意到這是一家國有相對控股的公司。2020年,紫金礦業營收為1715億元,利潤為歸母凈利潤65億元,分別同比增長26%、52%。2021年上半年,紫金礦業實現營收1099億元,歸母凈利潤66.49億元,分別同比增長32%、174%,創歷史新高。

  此外,排名160位的萬科第一大股東為深圳地鐵集團,但萬科并未列入深圳市國資委監管企業名錄,該企業仍按照市場化方式進行管理、運營。

  排名488位的格力電器,此前第一大股東為珠海市屬國企格力集團。2019年12月,高瓴資本旗下的珠海明駿受讓格力集團持有的15%的格力電器股份,格力電器第一大股東發生變動,格力電器自此退出國有企業序列。

14家財政系統監管企業入圍
主要分布在金融行業

  除國資委系統上榜企業外,還有14家財政系統監管企業上榜,其中13家為財政部監管,1家為福建財政廳出資——即興業銀行。

  整體看,財政系統監管企業主要分布在金融行業,其中五大國有銀行和中國人保、中國人壽、中國太平已經連續多年上榜。值得一提的是,中國太平和上海市所屬的太平洋保險名稱非常接近,極易混淆。中國再保險(集團)股份有限公司為首次入圍,排名497。

  中國郵政、中國中信和中國光大三家企業業務覆蓋面很廣,但金融業務占比仍然很高。

云顶4008手机版江蘇微信公眾號
m www